?
当前位置: > OK28网特别报道
“八成是假货”“九成为送礼”“十分不靠谱”
——标榜“专特供名酒”网络交易调查
【发布日期:2020-08-24】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

作者来源:九江传媒网   OK28网
网址:http://www.sypzpt.cn/a/www.dl086.com/

语音朗读:

        • 重点推荐:同比下降6.9% 中汽协发布8月份销量数据

            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中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要求,为了提高我国工程建设标准与国际通行做法的一致性程度,此次规范征求意见稿中拟将住宅交易的面积统一按套内使用面积计算。据南京海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江苏对东盟国家合计进出口亿元,同比增长%。其中医保部门办件量高达339744件,占比超过50%。

            10月27日,南京海关所属常熟海关为烨辉(中国)科技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出口至越南的合金材料签发了中国-东盟自贸协定项下原产地证书,货值9万美元,凭借该证书,货物可在越南享受关税减免约万美元。潍坊高新双语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汤善香获评潍坊市“敢为善为”十佳书记校长。

            此次双线出海活动是中国制造网自疫情发生以来,开展的最大规模海外线下推广拓新活动,旨在帮助中国外贸企业在不确定的国际贸易环境之下全方位展示企业形象及产品,更好地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渠道。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个人流动也越来越频繁,跨省通办的需求自然水涨船高。

            现在,信用卡行业都在焦虑,未来到底将以怎样的形态存在,还能够为客户和市场提供怎样的价值。10月13日,双胞胎大熊猫萌宝和萌玉在北京动物园的新家里玩耍。

          同比下降6.9% 中汽协发布8月份销量数据

            

            这是一家电商平台上一位卖家展示的“专特供酒”细节图片(网页截图拼版照片)。
            新华社发

                  “一瓶2015年的专供名酒,115000元。”记者近期发现,多家网络平台上有卖家经营“专特供”名酒。
            早在2013年,国家多部门就对“利用互联网销售滥用‘特供’、‘专供’等标识商品”进行了集中清理整顿,并明确发文“严禁中央和国家机关使用‘特供’、‘专供’等标识”。
            这些所谓的“专特供”名酒是真的吗?货从何来?怎样交易?新华社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暗语揽客、看图选货、网络交易

                  “某品牌名酒,2016年,53度,500毫升,6瓶,83000元。”记者在“京东拍卖”网络平台上见到,这款酒起拍价比同款商品市价高出数倍,还标有拼音字母暗语。
            “拍品上的暗语字样,是一处知名建筑的缩写,卖家以此暗示该拍品为‘专特供’品,所以价格昂贵。”经业内人士指点,记者发现,常见的揽客暗语均是在暗示商品的“专特供”属性。业内人士称“这是为了避开网络平台技术监管。”
            记者还发现,在闲鱼、转转等二手交易平台上,一些卖家在用暗语揽客之后就会通过私信发送商品图片供买家选择。记者收到的图片上,是多款带有鲜明专特供标识的名酒酒瓶,样式不少。
            为避责任搞假拍卖

                  记者注意到,此类酒品卖家大多数采取打着“拍卖”幌子搞直售的方法。
            “这款专供名酒直接购买4700元每瓶,确定需要的话,我们为你做个专用链接。”随后这名淘宝店铺客服专为记者发来链接,起拍价4700元、出价5分钟即可完成竞拍,与直售无异。“京东拍卖”平台上也有此类情况。
            业内人士透露,卖家这种操作旨在逃避对酒品质量与消费者权利承担法律责任。“阿里拍卖”平台上的拍品下有这样的提示:拍品介绍均由店铺自行发布并上传,“7天无理由退换货”服务为卖家可选服务,不强制送拍机构提供。还有一些卖家在店铺介绍中提出,店铺出售的商品不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一经售出,不予退换。
            真是“专特供”名酒吗?
            据中国收藏家协会烟酒茶艺收藏委员会副会长陈凯铭介绍,有些所谓“专特供”名酒是过去产物,2012年后已对此严查严禁。
            “现在的真品大多是当时残存的一小部分。”陈年老酒鉴定专家、国家一级品酒师刘海向记者透露,据他的经验,从网店流通入手的此类酒品八成都是假的,且“专门造假的情况很普遍”。
            记者从一名“高仿”名酒定制销售人员处得知,当前制作假“专特供”名酒需求“挺旺盛”,他们有专门的流水线和模式满足客户需求。“我们用正宗的基酒,还会加入正品酒,保证有正品味道,外行喝不出来。”
            另外卖家还告诉记者,6瓶一箱的假特供某品牌名酒价格从2000元至5500元价格不等,价格越贵的品相越真。“芯片是真的芯片”“包装都非常的贵,比普通的酒贵几倍”“也有800元一箱的,但防伪过不了关,只能过手机NFC(近场通讯)验证,酒精也比较次。”这位卖家还强调“基本上找我的都是买假的”。
            陈凯铭告诉记者,个别地方存在制售假“专特供酒”产业链,花点钱就能买整套包装,包括酒瓶、酒盒、防伪码全套产品,灌装什么酒都可以。
            五粮液有关负责人表示,自白酒标签禁用“特供”“专用”字样以来,五粮液严格落实要求,不再生产或授权生产“专特供”酒,近年也再未对外销售过此类酒。
            多名卖家告诉记者,购买者当中的一大部分是为了“送礼”。
            “时常有人买,90%都是拿去送礼。”有卖家告诉记者。
            对于如何鉴定酒品真假的问题,陈凯铭、刘海等多名专家均表示目前并无面向普通消费者的专门技术手段。
            卖家则大多并不担心真假问题。“你见过人家收了礼敢拎着一箱酒去验真假吗?”一名卖家问。
            酒可能假但责任必须真

                  多名专家均表示,不少所谓“专特供”名酒仅是“打个名头”“名实不副”,有的甚至质量低劣。
            “以标榜‘专特供’为荣,背后是官僚主义和特权思想。”中国人民大学纪委办副主任王旭教授建议,各级监察委可将此类现象纳入日常监督重点,通过巡视巡查、信访处理等发现线索,加强对公职人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进行问责追责,消除特权思想、警惕奢靡之风、防止利益输送。
            对用“假拍卖”逃避责任的手法,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邱宝昌表示,虽然拍卖法规定了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但在声明不免责的同时进行虚假宣传同样不合法,应承担法律责任。他还强调,卖家不能自我免除法定义务,其对所售产品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变。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高艳东认为,部分商家在网络平台销售法规政策禁止售卖的物品且涉嫌虚假宣传、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监管部门可对其处以行政处罚。网络平台则应采取更积极的技术手段,对“暗语交易”实施监管,真正尽到合理审核义务。
            中国酒业协会相关负责人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买酒类产品尤其是高端酒类产品时,一定要擦亮双眼,尽可能选择正规购买渠道,避免买到假货,维权困难。此外,酒类行业也要加强规范管理,一旦发现存在制假售假现象,要及时向相关管理部门反映、举报。据新华社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
          焦点图片
          • 增强国防意识 厚植家国情怀
          • 我国成功发射高分十二号04星
          • 大型木雕组雕作品《京杭大运河》雏形尽显
          • 千年古街醉美“夜生活”
          ?
          ?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
          分享:

          收藏

          --

          --

          无障碍浏览